1)第四百七十四章 抗旨_辽东钉子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得不说,皇太极虽然斗不过张恪,可是他对大明朝堂还是看得很明白的。那些大臣都是勇于内斗,怯于外战,提防武将远胜过外患。

  在这帮人看来,朝廷的面子最为重要,因此皇太极摆出了最谦卑的姿态,甚至同意取消国号,让出辽沈,甘心接受明廷册封,充当边疆的屏障。

  如此一来,就给了朝堂诸公一个和平解决辽东问题的希望。能不用武力,就取得如此胜利,正是天朝赫赫武功的展示,正是明君贤臣在朝,四夷宾服的证明。是足以彪炳史册的大功业,简直比打了胜仗还让人兴奋!

  要知道打仗就要花费无数粮饷,打赢了要犒赏三军,要升官进爵。自从张恪崛起之后,光是总兵就多了十几位。要是让这些骄兵悍将继续发展下去,把建奴彻底灭了,那还不得封王!

  好不容易压制下去的武夫又会再度左右朝堂,这是大多数文官都不愿意看到的。就连阉党内部也是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向魏忠贤进言,反对动武,主张议和。甚至提出派遣大学士前往辽东,主持议和事宜。

  当然官员们也学得聪明了,他们没有把矛头对准张恪,只是说朝廷如蜩如螗,国库空虚,兵民疲惫,一旦开战,兵连祸结,全胜最好,可是一旦受挫,损害朝廷威名不说,还会让辽东的事情继续糜烂下去云云……

  面对朝堂上的论调,可是气坏了一批人,他们就是以洪敷敎为核心的辽党成员。陈民情是天启二年的进士,他的祖籍是在沈阳,就在他考中进士的前一年,沈阳失守,全家人狼bèi逃窜,一路上丢弃了所有家当。伯父和两个叔叔被杀,好不容易跑到了广宁,父亲又一病不起,躺在街头等死。

  多亏了当时张恪和王化贞果断采取措施救济,陈民情的父亲才保住一条性命,得知陈民情是举人身份,张恪又特别出钱,资助他们进京考试,和邓文通一科中了进士,入朝为官。

  辽东出身的进士数量有限。就算张恪不惜买通主考,到了目前为止,也只有十几个人,但是辽东的进士都背着国仇家恨,和那些醉生梦死的同学不一样,他们熟悉军务,用功刻苦,一心想要光复故土。对于辽东的形式也有着清晰的认识。

  陈民情站在大家的中间,强压着满腔的怒火。冷静地说道:“据我观察,皇太极所谓的议和,根本就是一场骗局。他如今后方不宁,平辽公又准备起兵征讨。内忧外患。他毫无胜算,就只能抛出议和之说,根本就是缓兵之计。”

  另一位新科进士张国臣赞同地说道:“的确如此,只能朝廷鬼迷心窍。光想着不打仗就拿回辽东。”

  “那是痴人说梦,皇太极奸雄之性超过乃父,岂会轻yì认输!议和何等大事。公文往来,互相讨价还价,没有三五年,甚至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