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九十一章 盗墓_落宝金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藏起来”,所以他们只能用蛮力解决。

  在国内,盗墓的历史也很长了。几乎发展成为一种职业。

  据史料记载盗墓的现象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盛行,以后的历朝历代盗墓之风绵延不绝。厚葬的习俗和贫富的分化是盗墓滋生的原因之一,道德约束的松弛则使盗墓行为愈加泛滥。历史上大多数盗墓行为发起的原因是为了谋财。

  古代有“事死如事生”的丧葬习俗。生前喜爱之物、珍贵之物悉数陪葬,皇帝贵族作为财富的主要占有者,其陵寝墓葬中必然埋藏着丰富的钱财珍奇,所以成为盗墓者所觊觎的主要对象。各朝各代皇帝贵族墓葬遭盗掘的例子举不胜举。

  盗墓也是非常有学问的,洪天宝就从方教授给的一本书里面看过相关的介绍。一般从四个方面着手,分别是望、闻、问、切。这手段跟老中医诊治的方法听起来十分类似。

  “望”是望气看风水。老盗墓贼经验丰富,又多擅长风水之术,故每到一处,必先察看地势,看地面上封土已平毁的古墓坐落何处。只要是真正的风水宝地,一般都是大墓,墓中宝物必多。以风水术指导地面无标志的墓址的确定,无乎百发百中。

  说到这,也有一个故事。据说据说民国年间一蔡姓盗墓高手极擅风水之术,他若出门选点。从者必云集左右。

  有一次他到乡下走亲戚,行到一风景甚佳处,指着一块水田对同行人说,此田下必有大墓,墓中宝物必可使你我骤富。同行者均不信,此人于是跟他们打赌:若无古墓,自己输一千美元。反之,墓中出了宝物自己独占七成。

  众人赌兴大发,遂暗约乡民数十人于夜间发掘,至半夜果然掘出砖室大墓,墓壁彩绘死者生前生活图景,墓内有宝剑、宝鼎、玉璧、漆器、金饼、砚、竹筒等物。后来他们卖给米国传教士,得大量美元而暴富。

  “闻”即嗅气味。有此奇术的盗墓者专练鼻子的嗅觉功能,他在盗掘前,翻开墓表土层,取一撮墓土放在鼻下猛嗅,从泥土气味中辨别墓葬是否被盗过,并根据土色判断时代。据说功夫最好的可以用鼻子辨出汉代墓土与唐代墓土的微妙气味差别,准确程度令人惊叹。

  “问”就是踩点。善于此道者,往往扮成风水先生或相士,游走四方,尤注意风景优美之地和出过将相高官之处。他们一般能说会道,善于与长者老人交谈讲古。每到一处,均以算命先生或风水先生身份拜访当地老人,从交谈中获取古墓信息与方位。

  这种人有些本事,口才又好,很容易取得对方信任。一旦探听到古墓确切地点,便立即召集群贼在夜间盗掘。

  “切”即把脉之意。有三层含意:第一层是指发现古墓之后,如何找好打洞方位,以最短的距离进入棺椁,这种功夫不仅需要丰富的盗墓经验,而且要有体察事物的敏锐感觉。擅长此道者往往根据地势地脉的走向,如给人把脉一样很快切准棺椁的位置,然后从斜坡处打洞,直达墓室中棺头椁尾,盗取葬品,前几年曾国藩墓即被用此法盗掘。

  第二层含意是指凿棺启盖后,摸取死者身上宝物。从头上摸起,经口至肛门,最后到脚。摸宝物如同给病人切脉,要细致冷静,讲究沉静准确,没有遗漏。

  第三层含意是指以手摸触出土文物,由于其中的高手过手文物不计其数,所以往往不需用眼审视,只要把物品慢慢抚摸一番,即知何代之物,值价几何。他们常以此技与人赌输赢,往往胜算。

  这些盗墓的知识都是几千年积累的经验,让人咋舌。

  以前,在洪天宝心中,盗墓者是一个非常神秘的身份,就跟外国人眼里的海盗一样,内心其实并不排斥这一个职业。相反,他们很多手段令人惊奇。(未完待续。

  落宝金瞳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