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九十八章_身为法师的我只想追求真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管理考核机制。

  科学研究是本身是厚积薄发的过程,如果你做的问题过于困难,即便每天思考,也可能一辈子没有结果。

  像张益唐,他如果不是做孪生素数做出了成果,其实也不会有人知道他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

  在科学城不会有什么所谓的三年非升即走,没有结果就需要走。

  即便是三年的考核期,也只是让你说一下这三年来的一些思考和阶段性成果。

  这三年的考核期是验证你具备能力和潜力,而不是说需要你发表什么文章,需要达到多少多少的影响因子。

  这样的弱约束,从先天上就避免了,以结果为导向而无意义的科研。

  科学城已经运营了大概五年时间。

  在这五年时间里,外界对科学城的运营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希望加入到科学城去,其中某位大牛在自己的个人博客里写道:

  “我很想去狮城的科学城工作。

  科学城的待遇和特殊环境,只是我想去的因素之一,但是不是决定性因素。

  真正让我希望去科学城工作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考核机制,不是以结果为导向的。

  在现代的学术体系里,是完全的结果崇拜。

  没有人会在乎你中学时候的成绩,没有人会在乎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可能唯一有点用的,是你在博士阶段跟的是哪个导师。

  大家在乎的是你发表了什么论文,发表在什么期刊上,影响因子是多少。

  至于这些论文本身是否有意义,反而没有多少人关心。

  每当一个新的方向被发现的时候,所有人关心的是这个方向又能发多少论文,然后能够在其中获得多少好处。

  至于真理,科学本身的精神没有多少人关心。

  大多数科研人员们追求的是写一篇能够被接受发表的论文,而非做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虽然实际上大多数论文确实没有实际用途,但是在当今这个时代,这样的现象正在越来越普遍,追求真理的精神正在逐渐丧失。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被迫大量撰写科学着作,那么他的学术生涯会产生知识肤浅的风险。

  我在各类学术论坛中接触过非常多才华横溢的研究员,他们的思维逻辑非常敏锐,在交谈的过程中,他们能够跟上的我思路,并且给我一些很有启发的建议。

  但是回去之后我翻了翻他们的论文,大多数,甚至是全部,都没有意义,只是数字的无聊堆砌。

  他们的论文和他们个人本身给我留下了截然相反的印象。

  类似的指责在这些年里层出不穷,虽然学术界一直为这种批评声辩解声称:

  基础学科的研究是困难、渐进的,像核磁共振扫描技术中用到的输血和1800年代某本不起眼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里提到的输血方法一样。

  我们需要大量的反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