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宦官的倒打一耙_汉末皇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殿内众臣各抒己见,不知兵事的高谈阔论,反正绕来绕去,都是自我推测,一点没有靠谱的答案,令得殿上坐着的皇帝刘宏颇觉无聊。

  朝堂众臣唯一还算安静的也就只有那些武将了,整个殿内倒是奇怪不已,知兵的一句话也不说,不知兵的偏偏满嘴吹着牛。

  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朝堂之中,论话语权最多的无疑是那些通晓经书的士人,而武将真正能插上嘴的却是很有限的。这一点,倒颇像后世那些根本不做事,就会满脑子想象用来吹牛的嘴皮子专家或者为了凑新闻净整不实报道的媒体,可以胡天海地的散播自己所谓证实的言论,而一直待在一线工作,深知事情真假的百姓却连个说话的地儿都没有。说来这些,也真是令人可笑之极,偏偏大多数人还十分相信,将其称赞为媒体主流。

  却说赵忠见群臣依旧自吹自擂,殿内气氛让得身边的皇帝刘宏颇为无聊,已经打了好几个哈欠。知晓时机已到的赵忠便走到刘宏面前,和刘宏轻声耳语数句,直把刘宏说得脸色越来越差,最终在赵忠拿出那份伏泉所写信件,又在刘宏看信时于一旁添油加醋,很快便让原本只是狐疑的皇帝震怒不已。

  只听到坐于殿上的皇帝刘宏怒喝一声“够了”,直把殿内众臣吓了一跳,纷纷噤声,抬眼望着殿上的皇帝,不知大家又怎么触怒了他,按照平日的习惯,这时候应该是刘宏意兴阑珊的离开才对,怎么会发怒呢?

  “尔等身为朕之肱骨,不思为国尽忠,反因私利贻误战机,枉为人臣。”见众臣安静,刘宏指着殿下众臣狠狠喝骂,眼中还恶狠狠的朝宋酆、伏完处瞪了几眼,骂完之后又将伏泉那捷报扔向殿内,命赵忠阐述他适才所言。

  赵忠得令,也不含糊,直接走入殿中,不理会群臣的怒视目光,将自己想到的伏泉和杨璇两人合谋,贻误荆州刺史赵凯率军围攻鄂县的猜测说了出来。他的言语之中,不断的抛出一些令人怀疑的片面的言论,若不知内情的人十有八九要着了他的道。

  比如赵忠言语中有“赵凯率荆州军两万余人围城数日不克,而伏泉却可以数日里攻克”,又比如“零陵太守杨璇与赵凯不合,十有八九和伏泉联合,致使赵凯攻城不利,事后更是和伏泉一起上书弹劾赵凯无能”,以及“伏泉破城,言语明确荆州刺史赵凯无能,甚至上报战功,一点不提及荆州军之苦劳”……

  诸如此类,等等不一而足,反正赵忠的话语明确了一个意思,这次伏泉之所以能比赵凯更快破城,其中有他和杨璇联合,一起拖赵凯后腿的原因。毕竟赵凯和杨璇不合,杨璇为了报复,完全有理由和伏泉联合,抢了原本属于荆州军的功劳。

  至于赵忠如此说的佐证,却是那封信里,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