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两百六十六章:一票难求_从塌房偶像到文娱巨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电影行业里,院线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无疑是这个产业的终端市场。

  有许多人说,控制住了终端,就是控制住了整个行业的市场。

  实际上这句话也没有说错。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院线才是电影的唯一载体,只有大银幕才能呈现电影艺术。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模式的推广却改变了人们的这一认知。

  最典型的,便是在许多电商平台为了推广自身,大肆烧钱在进驻电影票务行业时,高举“票补”的大旗,以极快的速度占领票务平台的市场。

  像是数年前,经常能碰到最低元的电影票,像是一些3DMAX的电影,也仅仅元或者元的低价,电影院本来的标注动搁5-60,甚至7-80的原价,基本就是摆设。

  这可不是说院线本身出血搞优惠大酬宾,而是在电商票务平台推出的“票补”。

  所谓的“票补”,就是院线的定价没有改变,该多少钱还是多少钱,而多出来的价钱,就被争夺市场的电商票务平台给补上了,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是我们见到的低到连一杯奶茶都比不上的低票价。

  这在无形中,培养了许多人的观影习惯。

  而这种现象的出现,无形中就改变了整个影院的某些生态环境。

  比如说排片权,又比如票价的定价权,这些在以前完全是院线方的权利,但是在“票补”出现后,那么排片权和定价权无疑就会从院线方被转移了出去。

  定价权自然不必多说。

  至于排片权,那也不难理解,一些票补给的多的电影,院线自然会把这部电影的排片率给提高了。

  在电商商务平台占据了市场后,这种烧钱式的“票补”,自然会转变降低力度。

  但是“票补”的力度却没有下降多少,因为这个时候,“票补”的主力已经由互联网的票务平台,转嫁到了片方身上了。

  也就是说,一部片即将上映,在排片率上的多少,除了影片的质量,预售成绩各方面外,电影片方会给到多少“补贴”,那也是衡量一部电影排片率的重要因素。

  什么?

  你不上“票补”?

  那行!你的排片率就比同期的少上一大截。

  这其实也是一项潜规则了,有些大型的影业公司,一年下来,光是“票补”的花销,可能已经超过10亿了。

  而《红海行动》也算是大制作了,它的排片率之所以低,除了春节档这种军事片之所以不吃香外,很大程度上,也是“票补”方面不算太给力。

  如今的影院在上映后,排片还会进行调动的情况,都是分为两种。

  其中一种就是院线统一下发指导意见,旗下影院根据各自的区域和观众喜好,在建议的排片量范围内适当调整。

  另外占大多数的,由影院经理直接负责排片。

  徐天是京都太古汇影院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