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76章 顺治稳居钓鱼台?_抢救大明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运河中去了,大运河就完全不能通行了。而那些小运河的通航能力也有限,只有在丰水期间可以行船,用来支撑那些堡垒的供应是足够的,可是要支持大军北伐就很困难了。

  与此同时,多尔衮在河南、山东等地分封九旗昂邦章京的政策,又让这些地区出现了许多依附昂邦章京衙门的地方小豪强。

  因为没有科举制度,工商业也不发达,想要上升就只能抬入各旗汉军,再封个堡主、寨主什么的,也就成了个小封建主了。而在正绿旗的地盘上,封建化的趋势就更加明显了!济北、东昌、归德三个府被耿仲明、孔廷训、尚可喜三个王爷各自占了,然后又一层层的分封了下去。

  所以河南、山东的大清控制区现在就变得零零碎碎,到处都是封建主义的堡垒,看着就让人头疼。

  虽然这些堡垒挡不住朱慈烺的大军,还有可能会出一大堆“三臣”、“四臣”什么的,但是这里面麻烦也很多——大明那边也有不少人想要得到河南、山东等地的土地呢!

  所以顺治现在并不怎么担心朱皇帝的大举北伐,他现在就是稳坐钓鱼台,就等着除多铎、擒阿济格了。

  ......

  北伐剑拔弩张,一场内讧将要开始的时候,南方的朱大皇帝的确没有趁火打劫的打算。

  不是他笨,而是能在台面上混到现在的人,都不会太蠢笨的。如果他做好了趁火打劫的准备,那么阿济格和多铎没准就不斗了。

  而他们两兄弟只要内讧,大清的国力就多少会受损——打仗总要死人的!老满洲那么少,死一个就少一个......

  所以朱皇帝现在就忙两件事儿,一是补课;二是考试。

  补得是军事课!

  他自己也参加了孔代亲王的军事补习班,和李岩、吴襄、吴三桂、吴三辅、史可法、左懋第等等一大堆人一块儿,听孔代亲王讲解战例——孔代亲王的补习班可不止一个,而是有两个班,一个班办在南京紫禁城的西洋楼里面,还有一个班办在南京讲武堂里面。参加西洋楼补习的都是高级将领和皇帝本人,参加讲武堂补习班的则是中低级军官中的精英。

  这两批人都到了南京,所以明军真的是打不了仗了,只能看着顺治、阿济格、多铎他们玩了。

  除了两个补习班,孔代亲王还参与了明军版的龙骑兵的组织和训练——明军的龙骑兵称“火枪骑兵”,还有个绰号叫“骡子兵”。因为他们都是一马一骡的配置,马是吴三桂、朱慈炯倒给朱皇帝的河曲马或伊犁马。骡子则是马骡,也就是公驴和母马的爱情结晶,堪粗饲,耐劳苦,抗病力及适应性强,力大而能持久,而且寿命还长久,就是个干杂活累活的劳碌命......有了这些苦命的骡子,“骡子兵”们甚至可以带上一支七八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