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36章 皇上,大明赚钱了_抢救大明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陕甘产马之地反正,对朱慈烺来说,毫无疑问是雪中送炭啊!

  第二桩喜事儿,则是陪着朱慈烺北伐的宁香玉和费珍娥双双有喜,加上即将生产的郑茶姑,朱大皇帝有三次机会可以得到个儿子......

  至于第三喜嘛,是户部尚书陈锐带来的!

  大明赚钱啦!

  去年,也就是崇祯二十年,大明朝终于实现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盈利。

  所谓“扣非”,当然就是扣除了抄家、没收这种一次性收益后的盈亏情况。

  当然了,因为现在是战时,所以战争经费是经常性支出。

  也就是说,在支出了大笔军费用于北伐的情况下,去年大明朝依旧实现了盈利。

  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儿啊!

  “皇上,这是户部的账册......都是按照您给出的规矩做得账,还让都察院派员进行了核查,基本无误。”

  赶了二十多天的路,看着风尘仆仆的户部尚书陈锐,指着厚厚的几本账册,笑得都合不拢嘴了。

  陈锐笑着:“这可是神庙之后,咱大明头一年真正实现盈余呢......臣这个户部不敢居功,一切都是皇上您善于经营的功劳啊!”

  善于聚敛吧?

  朱慈烺不怀好意地想着:在南边的士绅读书人看来,本皇帝一定是比万历皇帝还黑的黑心皇帝......

  “陈先生,咱赚了多少?”朱慈烺笑着问。

  陈锐伸出了五根手指,笑道:“六百五十五两有余,全都存在海商银行、盐商银行的账上......”

  “六百五十五万两?怎么那么多?”朱慈烺听到这数目,眉头就已经微微蹙起来了。不是他嫌钱多,而是他在离开淮安之前,每个月都要看月度财务报表,对大明的“财务状况”了如指掌。

  他不仅要看户部的报表,而且还有兵部军屯司、海商银行、盐商银行、应天粮库和武汉粮库(军屯司下最大的两个粮库)的月报——这些月报都是跟据朱慈烺亲自编写的《财计论》上的办法做出来的,每六个月还要再出一份半年报,每年还要出一份年报。而半年报和年报,还要接受外部审计。

  其中户部、兵部、应天粮库、武汉粮库的年报和半年报会有都察院主持审计,还会由应天皇商会派人协助审计工作。

  而海商银行、盐商银行虽然不是衙门,但是因为它们要负责管理国库资金,还要代发银币、铜钱(由户部授权并收取铸币税),所以也要接受都察院和皇商会的联合审计——这回是联合审计,而不是由皇商会协助都察院了。因为皇商会本身就是两大银行的大股东,自然有权参与管理和审查账目。

  应天皇商会看名号就知道很有来头了!这个商会是朱慈烺在应天阉党之乱后成立的。当时朱慈烺将抄没来的金银、土地(农田)、宅邸进行了分配,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