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61章艰难的选择_重生之军工霸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鲍燕来通完话,下面一个要电话请示汇报的,当然就是自己那位远在蓉城的老师宋文华。

  说实话,谭振华心里对这位老师是又敬又怕,这位可与郭蓉玮不同,郭教授一直不遗余力地支持谭振华,不但尽心尽力帮他改进了四旋翼无人机,还在与巴铁、米国的谈判中出面镇了场子,更为了解决电池的问题从哈工大召唤来了王集山做了他的帮凶……

  可宋文华呢?虽然也帮着自己改了四旋翼,还帮着解决了最关键的碳纤维旋翼加工问题,可该下手狠宰一把的时候他也绝不手软,那付出去的碳纤维到现在都还让小谭谭心疼不已。

  唉,没办法,谁叫他也是自己的老师呢?虽然是个挂名的。

  谭振华硬着头皮拨通了电话。

  宋文华现在的心情不好,很不好。

  1982年对于蓉城飞机设计研究所来说,是事关生死存亡的一年。

  今年年初,由航空部组织,空军等相关单位参加,在京城举行了第一次的“新歼”选型方案讨论会。

  说是讨论会,其实还不如说是部里组织各单位给老大哥“盛京飞机设计研究所”也就是3601所捧场的会。

  在会上,3601所脱胎于1981年3月已经下马的“j13”方案而来的“新歼”设计方案获得了几乎所有人的一致好评,就连宏都所陆总师的方案也不过是个陪衬。

  凭心而论,3601所的这个方案对比已经胎死腹中的“j13”的确有了巨大的进步。

  华夏新歼的目标其实很明确,就是力争赶超米国的f16,所以,3601的这个方案与f16非常接近,腹部进气,单座单发,常规布局,突出中低空、跨音速区间机动性的同时,兼顾了高空高速的截击能力,在09马赫数时的稳定盘旋使用过载达到了6g,升限超过1万8千米,最大马赫数达到了20,起飞推重比超过了1。www..com

  而且,这架飞机设计的初衷就顾及到了当前华夏的基础工业能力,采用了由前段时间从某种友好渠道获得的“米格23s”飞机上装备的“r29300”发动机的测绘仿制版本“涡喷15”,没有装备火控雷达,而以一部简易的测距雷达代替,操控则沿袭了相对成熟的“机械液压”操控体系。

  显然,要搞出这架飞机,其研制的难度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即便是以当前华夏的能力也是非常有希望在短时间内实现的。

  而一架新型号飞机的研制成功,对于所有参与研制工作的人来说,无疑意味着立功、获奖、晋升等等等等看得见的好处,这当然是会上这型飞机被三机部内几乎所有人认可、看好的原因。

  毕竟,在“歼9”、“歼13”纷纷下马之后,整个航空工业体系内太需要一个新的型号产品了。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