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5章 大堤筑成_枭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在收复明州府之后,清田工作才刚刚开始,还不清楚明州府能获得多少公田,但昌国、岱山诸岛所属的田地、山林、湖荡、屋舍、城寨等等都已经给林缚明确下令收为官有,浙东地方对此也没有特别激烈的反对情绪。

  越朝中叶,昌国县的在籍田亩数一度高达三十万亩。要是利用好了,仅这些海岛上的水旱田就能安置六七万人;再者昌国诸岛的渔业资源要比鹤城港外海还要富足。

  当然,安置难民的大头还是在明州府。持续多年的战事,使得明州府的丁口损失惨重,甚至沿海肥沃水田都因为缺乏丁口而出现抛荒现象,填三十万人进去,压力不大。关键还是要处理好新迁丁口与地方势力之间的矛盾。

  ************

  孙壮辞别瞎眼老母与小妇人,带着两名扈兵,再回东衙与秦承祖汇合,即在十数骑卫的护卫下乘马北上。

  一行人从崇州北上,到鹤城后即走捍海堤大道,直奔西北方向的盐渎县。

  在淮泗战事之后即动工修筑的捍海大堤,从江门到鹤城再往北到盐渎,总长三百一十二里,前后投入上百万两银,到五月上旬就大体筑成。

  孙壮虽举止言语粗鲁,但绝不是蠢人。有捍海堤在,林缚嘴里吐出“安民靖土”四字就掷地有声,就容不得别人半点置疑。

  捍海堤对淮东的意义格外重大。

  林缚初任淮东制置使,大肆兴筑捍海堤,除崇州之外,淮东诸县地方基本上都是冷眼旁观的态度。更有地方势力担心利益受到侵害,或明或暗抵制淮东军司借修捍海堤之机向地方渗透。

  淮东为修筑捍海堤,除了接受六万多流民军降附之外,还从地方上直接吸收四万丁壮编入工辎营,就或直接或间接解决了近二十万流民、浮民的生存问题。

  要是淮东袖手不管,将这二十万流民、浮民推给诸县地方,在地方上引起的矛盾与动荡,将是难以想象的。

  仅凭这一点,就足以扭转地方势力之前对淮东军司的抵制、对抗态度。

  筑成捍海堤后,堤内近百万亩田地就从根本上解决海侵之害,有条件逐步改造成丰产良田。堤内大片的湖荡、湿地、沼泽,也能通过逐步的围圩造堤,改造成能耕作的良田。

  即使大量的湖荡、荒滩、湿沼等都给淮东军司收为官有,用于安置流民、浮户,但地方上田主的自有田地,也因为捍海堤的修成,受到明显的直接好处。

  一些开明乡绅、田主,甚至主动配合淮东的减租减赋新政,招募更多的佃户改造、耕种田地,使得自有田地能有更多的产出。

  林缚在淮东还无法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除了推动减租减赋新政外,更多的是鼓励佃户从田主手里赎买田地,降低淮东的土地兼并程度。

  一些田主不愿降低租赋,但有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