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0章 “康熙”师傅_鉴宝无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啊?”秦老板终于看清楚搞明白了,“这不是大明康熙年制?!这······这是大明康熙‘手’制,我怎么会看错呢?”

  这个“手”字连笔略多,和“年”字的草书字体确实有点儿像,不过还是能分辨出来的。

  而且,整体是楷书的情况,带连笔可以理解,但不可能单独只一个“年”字纯用草书字体。

  秦老板之所以认错,主要还是先入为主和惯性思维。

  罗宇泽突然哈哈大笑,“这款儿牛逼了,不光是大明康熙,还是康熙皇帝亲手做的!”

  此时,吴夺却认真地“听”了起来。

  这件笔筒不像是现代高仿。

  反过来说,能做到这种釉面和画片水准的现代高仿,不太可能落款落成这熊样儿。

  果然。

  这件五彩竹雀图笔筒,不是现代高仿,也不是清代康熙朝的东西,而是明代万历朝的东西!

  这是一件万历民窑五彩笔筒。

  这位“康熙”,应该是人名,姓康名熙,而不是后来的清代年号。

  那这“大明康熙手制”,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了。

  在明代,民窑瓷器的款儿那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堂号,有年号,有人名,有吉语,还有一些“复合”款,比如“天顺七年大同马氏造”。

  到了清代,可就没有这么自由了,康熙皇帝曾经颁过圣旨,“禁镇户于瓷器上书写年号及圣贤字迹”。

  这个“大明康熙手制”,在民窑落款自由的明代,那就应该是某个叫“康熙”的民窑工匠的作品了。

  只不过这位“康熙”师傅,肯定是不怎么出名。

  同时,这样的东西,若是流传到康熙朝,也是很容易被“销毁”的,因为“大明”和“康熙”是不能搭的,“康熙手制”更是可能会让康熙皇帝不爽。

  所以,虽然是明代的东西,但能“穿过”清代,安然无恙地“走到”今天,和那件“大明康熙年制”的青花压手杯一样,都是极其不容易。

  这笔筒有点儿意思。

  吴夺嘴角上翘,放下了笔筒。

  罗宇泽和葛亮却干脆不看了。

  这都“康熙手制”了,还看个毛啊?指定是仿品!

  要么给这件仿品题款的,是个生瓜蛋子;要么就是想玩一把“小众”,照着南博的青花压手杯也来个“大明康熙年制”,结果错写成了“手制”,玩砸了。

  白瞎了做得这么好的胎釉和五彩画片了!

  罗宇泽和葛亮都是这么想的。这和秦老板看错字异曲同工,都是先入为主和惯性思维作祟使然。

  秦老板倒是受影响不大。因为他没有过“幻想”,他一直觉得就是一件仿品,在他眼里,“大明康熙年制”和“大明康熙手制”都很离谱。

  但,影响不大,不是没有影响,特别是罗宇泽大笑说“康熙皇帝亲手做的”。

  相比之下,虽然都很离谱,但“康熙手制”还是比“康熙年制”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