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85章 燕京!燕京!燕京!揭开朦胧面纱!_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就又好笑又好气。

  “这个烟囱是谁设计的?”

  杨六六可不知,朱棣瞧着烟囱十分不顺眼,以为又要被夸赞,拍着胸脯笑道:“王爷,是俺,俺家厨房里的蜂窝煤炉子的烟囱,就是这样设计的。”

  朱棣瞧着杨六六笑着时,露出的八颗大白牙,差点被气死,发问:“这样的烟囱,排烟足够畅通吗?”

  就船帮外面,那个九十度直角向上的结构,他就知道,排烟肯定不畅通。

  要知道,排烟畅通与否,也决定了锅炉的效率。

  朱棣看着杨六六挠头,笑道:“你们增加了猛火油喷洒,是不是因为发现,添加煤炭的速度,如果超过一个值后,再多添加煤炭,不但增加锅炉的效率,反而还会降低效率?”

  杨六六连连点头,眼睛亮晶晶看着朱棣。

  只有他们这些研究人员才知道王爷的厉害。

  很多时候,王爷随口点拨一下,就能让大伙找到解决问题,把研究做成做好的方向。

  朱元璋等人,看到杨六六的眼神,不由好奇看向朱棣。

  朱棣指着烟囱,“我认为,烟流动,和水流动应该有些相同之处,一条河流越宽,越笔直,水是不是越发容易流动,你们不妨试试,做一根更粗的笔直烟囱,直接从动力舱,直通甲板……”

  其实,烟囱最好高度要高。

  同时,最好上细下粗。

  另外,如果想增加锅炉效率,最好使用多个小锅炉,小锅炉的水量少,更容易迅速升温加热,多个小锅炉同样,也增大了炉底的受热面积。

  不过,这些他不想直接点明。

  指明直通甲板的方向,他相信,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实验中,研究人员一定会慢慢发现的。

  或许,最终还会研究出气压差这些原理。

  他全都说了。

  直接应用,没有无数次的实验,研究人员,就不可能去专研,为何高度越高,上细下粗,就越有利于排烟。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匠经验。

  而工匠经验在工业中大规模实验、应用中,就会慢慢催生人们去钻研其中的内在原理。

  化学、物理这些学科,进而就会慢慢诞生。

  就好像,他让东旭做兵备官,协调军工生产,提高武器性能。

  东旭慢慢开始研究弹道,研究弹丸初速度、进而发现了重力加速度、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等等。

  未来,这类由工匠经验表象研究,最终深入到内在原理钻研,会越来越多。

  “杨师傅,伱们这艘试验船的速度有多快?”蓝玉见朱棣不询问了,迫不及待好奇询问。

  众人也顿时精神一震。

  刚才看到这艘速度奇快的船时,当时他们就想问这个问题。

  杨六六笑着介绍:“梁国公,俺们是从鸡笼屿出发的,鸡笼屿至棉花岛,直线距离六十五公里,我们在试验检测中,做了很多大机动转弯,行驶路程绝对大于六十五公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