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九章 扫盲设想_家父朱重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意教一帮无知乡民!”

  朱爽点点头,道:“我是这么想的,先从王府的矿工、佃户入手,组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里的人识字率达到多少,佃户嘛就减一部分租子,矿工就加一部分奖金,积极性自然就上来了。

  至于老师,就命各组的组长来西安统一学习,包吃包住,命他们回去自己教。若教的不好,也只能怪他们自己。”

  郑元吉听这话,好似半空中一个炸雷响在他耳边一般,王爷说的单个字他都懂,就是组合到一起令他不明白。

  为什么?

  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完全没瞧出有什么好处,可王府的支出却是看的见的。嗯,应该是钱多烧的!

  “恕下官愚钝,不知王爷此举,意在何处?”

  朱爽呵呵一笑:“无他,只为开启民智尔!”

  没说出的原因则是,为即将推行的工业化铺路。

  关于明亡清兴的原因,后世的专家有过多种原因的解读,比较出名一条是著名学者严教授提的,认为明朝万历崇祯时期赋税过重,竭泽而渔。

  他的看法是,万历时加赋白银520万两;到崇祯时不够,又加辽饷900万两,剿饷330万两,练饷730万,总数就是2480万两。

  这些钱当然还是从百姓身上出,这不就是竭泽而渔,逼民造反吗?

  但心平气和的分析,三饷所加,每亩‘九厘’银,也就是九十文钱。按明末的粮价折算,尚不足十斤稻谷。而明末正常的亩产约为三百斤,这个比例不算高。

  在朱爽看来,真正导致无数农民家破人亡的,不是“三饷”而是天灾。

  毕竟就算官府加征火耗数量也是有限的。相较之下,三国中曹魏的屯田法,才叫真正的税赋过重。

  用官府的耕牛者,官六民四,不用的五五分成,令无数屯田客成为农奴一般的存在。

  曹操入荆州,一帮百姓为何吓的跟刘备渡江,一来曹操有屠城之名,二来屯田收的太狠,抛家舍业也要跟皇叔跑啊!

  而当曹操计划迁寿春民众往许昌时,吓的十余万人逃入江东,要知孙权的名声也不咋地,可百姓还是去了。就是曹魏的屯田制盘剥太重,叫人生不如死啊!

  明朝的农业税,总的来说征收比例是很低的。

  真正要命的是天灾,是小冰河时期!

  一场天灾下来,田里绝收了。纵然朝廷免税不征,老百姓也没吃的啊!

  不去抢就要饿死,是不是造反也就不重要了,关键是活下去!

  朱爽的想法,让大明进入工业时代,抢占中南半岛和南亚的优质产粮区,纵然北方经历各种灾害,朝廷也有足够的粮食赈灾。

  当然,现在谈产业工人还太早,毕竟连产业都谈不上。

  可识字的士兵更会打仗,却是早已验证过的。

  真到靖难那天,那些曾来西安府培训学习过的佃户、矿工,就是最好军官种子啊,只怕比卫所士兵,更加心向王府。

  郑元吉不懂朱樉的心思,可王爷说到这份上了,他也只能照做,回去弄“扫盲”章程与培训安排。

  朱爽则坐下来,编写汉语拼音手册,等写好以后可以先拿给袁晋中,让他教一教孩子们看看效果!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