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3章 要有外来的经_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这个新中华啊,十倍越来越难考了,前两年根本都不用考,认识几个字,肯出学费就行,现在可不行了,人家一年只招两万人,而且大多都是培训匠人的,咱们读书人学的科目,只有三千人的名额。”

  其实三千人也不少了。

  但是全中国年过三十,或者对考秀才没什么信心的读书人,至少可有百万以上。

  可是能给他们提供职业教育的学校可就不多了。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当扒皮的潜质的——其实能当好扒皮,也是一种天赋。

  所以现在连考技校,都是百万大军过独木桥了。

  “既然有那么多人要学,为什么不多招一点学生?”

  招生越多,赚得越多嘛。

  “没有先生啊。”那书生苦笑了起来。

  “现在这些学校的学生数量怕是有七八万了,先生最少得有一两千吧,那得有真本事才行,要不然大家怎么肯出那么贵的学费?”

  朱皇帝点点头。

  脸上却露出了笑意。

  这些穷书生们放在以前,那就是在乡下抱着四书五经苦读,然后指望着一朝中第,光耀门楣什么的。

  而现在却要出来上技校,谋生路。

  这用现代的话来说。

  以前是一群脑瓜子聪明的家伙完全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这些劳动力是“沉默的劳动力”,根本没什么用。

  而现在呢?

  这些能写能算的读书人出来做事了,大明朝也能得到一群脑瓜子相对比较聪明的人才,来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这对于大明帝国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了。

  就在朱皇帝微服私访上海城的时候。

  在上海的另外一个地方。

  处心积虑要推翻他的反动统治的前清余孽吴望海此时正在兰详书院上海分院办公室内,和校长孙闻等人说话呢。

  和他们在一起的,还有几名或是穿着儒袍,或是穿着洋装的年轻人。

  都是二十多岁的模样。

  也不知道是书院的学生还是老师。

  不过开口民主,闭口共和。

  倒是很有些后世颜革小将们的姿态。

  “钟山,我看啊.在国内还是没有多少行共和的突然,我们得让一批人出去,去留洋才好。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直接去人家的学校里面求学,这对咱们的兰详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吴望海看着几人说道。

  孙闻微微皱眉,说道:“能去哪儿呢?现在几个大国,不列颠是君主国,神圣罗马帝国也是君主国,那个什么俄罗斯甚至是个农奴制的国家,法兰西我听说拿破仑已经准备要称帝了。”

  孙闻叹了一口气。

  看来靠着什么民主啊共和啊什么的,还真的忽悠不起多少人来反对朱皇帝的统治。

  “为什么不能去呢?不列颠,法国,都可以去,不列颠虽然是君主国,但是人家哪儿的民主、共和的观念,是比咱们之类更加的深厚的,不然法兰西这个国家怎么变成共和国了呢?派点人出去,接受一点外面的思想也是好的、”

  吴望海当然知道。

  在东方,是没有什么共和的概念的,君主制深入人心了属于是。

  但是在西方,这个时代的西方,在吴望海看来,属于是“人心浮动”的时候、

  让一批大明的年轻人去感受一下,说不定也有点收获呢。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