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7章 错估形势三军动_从长平之战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军,就是攻不破秦军的防线。

  援军已至,魏军的声势大振,浩浩荡荡就往秦军杀去。

  这边魏军援军赶到,那边秦军的进攻堡垒的部队也在这时间里终于撤回本阵,加入到防御之中,可是已经辛苦鏖战了半个多时辰的秦军哪里会是魏军生力军的对手,而且因为赵军的存在,退回的秦军有一多半还需要留在另一面,以防止赵军的突然袭击。

  如此一增一减之下,即便双方都得到了增援,但显然魏军的支援要更加的雄厚,而表现在战场上则是:秦军便被魏军打得一退再退,眼看着就要被迫转入营寨的防御了。

  当然,魏军主力的抵达与秦军攻击兵团的撤回,也宣告着这场耗时数个时辰的突袭战彻底被迫转化为阵地战。

  若以战略的角度来看,魏军此次的突袭无疑是失败的。凿穿秦军

  阵线,会师赵军的战略意图是一个都没有实现,更别提什么穿插包围秦军了。

  但从实际的战果来看,此次突袭,成功地打乱了秦军的部署,并导致了秦军在正面战场和数个分战场上损失惨重,保守估计秦军至少有四万人马在此次突袭中饮恨当场,而赵魏联军的损失甚至不满万数。

  四比一的战损比,放到哪里都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而且,秦军的损失还在时间的推移中不断的增多,只要内外夹击的局势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那么剩下的秦军的消亡便是迟早的事情。

  这样的情况,几乎是摆在了明面上。信陵君清楚,廉颇知道,白起更是明白。自然作为此战的「始作俑者」——赵括,更是清楚明了。

  然而,对于局势的理解却是截然不同。

  信陵君和晋鄙坚信,胜利的天平已经彻底倾倒向赵魏,只要其他国家的介入,或是秦王凭空调出一只数目及其可观的援军,秦军的战败便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信?你看那不断后退着的秦军主力,还有那近在眼前的秦军营寨。

  白起却是对自己的麾下有着绝对的信心,哪怕如今的情况已经崩坏,但只要外围的军队赶到,自己就能立即对魏军形成反包围,胜负仍是未知之数。

  当然,不能说他们错了。

  只是因为他们所掌握的情报有限,错误的认知导致他们错误的判断。

  信陵君和晋鄙一是错估了对自己十二万魏军的战力,同时也对赵括所部有所误解。他们以为包围圈内的赵军很快会发动进攻,从而里应外合与自己会师,那么即便秦军从关隘调集了几万大军,也不过是抱薪救火而已。

  而实际上,包围圈内赵军所剩不多的精锐战力,被赵括全数调去了进攻光狼城。甚至若不是怕魏军有所迟疑,连剩下战力的反扑,赵括也还想再等一等。

  至于武安君白起,对于敌我双方兵力、战力的分析与判断,显然比之信陵君要准确不少,但他千算万算也绝算不到赵括战至如此绝境之时,居然还保存着一张足足十万精兵的底牌没有掀开。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