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3章 以工代赈_我在大明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国的经典案例则在1991年,当时部分区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很多人只记得97洪水却对91年的洪水记忆不深,但实际上若没1991年特大洪涝灾害后的举措,97洪水只会更恐怖。

  1991年后,八五计划汇全国调动价值100亿的粮食和工业品,以加快江河湖泊治理,修复水毁工程,不仅完成救灾,赈灾,并进行了定点扶贫和重建家园,其中重点以淮河,太湖为主的七大江河,五大湖泊的治理,覆盖全国三十个省市区。

  与此同时,1991-1994年,国家每年还安排一亿元资金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帮扶抵触边远,自然条件差的国营农牧场,1994年后这笔资金增加到10亿直至2000结束。

  通过这一系列的举动,国内的自然灾害可控可治,期间更是不知有多少百姓得到实惠。

  以工代赈之所以可以有如此效果,不亚于三个方面,建设与赈灾同在,广泛性,外加明确的实用性。

  朱允熥玩不了这么大,也掌控不了,他的奏折只是一份无限缩小,极具针对性的方案。

  通过商户提供材料,自己提供技术,再贩卖产出品,让受灾灾民成为其中一环,依附于商业上,换取本年过年的物资和资源。

  方法肯定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至于大明能从中学到多少,学会后做什么,朱允熥就不在乎了。

  因为再先进的办法,也需要强有力的执行机构,以及勇于执行的人。

  在古代,在明初,在这重农抑商的社会风气中,就算老朱也未必有这等魄力,广泛的将商业思维运用到国家治理。

  试点一处是临时举措,全面展开就是动摇统治根本。

  果不其然,随着老朱就方案的阅读,老朱的脸色一点点凝重,时不时抬头看向朱允熥跟着又低头看下去。

  “你不觉得你和商人接触的过多!”

  将奏折放在一边,老朱说出了看完奏折第一句话。

  “士农工商,商本就是四民之一,我相信先圣说出四民平等的时候,并没有将商人放在最末等的想法。

  与其让商人的力量去影响地方,去聚集财富,危害乡里,勾连官员,霍乱朝政,不如主动将商人抓在手上,让他们的力量为我所用,为百姓所用,为大明所用!”

  奉先殿看似很简单,实则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在这里。

  老朱有掌控力,但他掌控不了所有人的,与其唯唯诺诺,不如阐述自己的主意。

  有主意的人总比没有主意的人更让人放心,哪怕其主意有些不符合事宜。

  朱允炆为了权利,可以默默看着文臣手段。

  但朱允熥不行,商人与琼海国有利,而且在未来会越来越重要,从一开始的合作到现在,朱允熥就明显感受到商人内心对自己不信任,这种不信任随着接触在渐渐消除,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